人物
时段
朝代
古籍库
考之中二月夹钟之律以为奇应不孝又
与诸友选商周十三吉金酒器酌酒上寿各赋诗一
篇门下士陈寿祺吴鼒姚文田 鲍桂星
查揆顾廷纶
等以诗文介寿者甚多名篇钜制传诵一时 府君
感诸君子之欢心顾而乐之九年春二月不孝复集
诸友 (第 31b 页)
  试院煎茶用苏公诗韵
我闻玉川七碗两腋清风生又闻昌黎石鼎蚓窍
苍蝇鸣未若风檐索句万人渴湖水煮茶千石轻
(时载西湖水千石入/院专供士子之茶水)封院铜鱼一十二閒学古人
品茶意古人之茶碾饼煎今茶点叶但煮泉坡公
蒙顶一团自誇蜀不闻龙井一旗绿如玉得茶解

渴胜解饥我与诗士同扬眉开帘放试大快意况
有笔床茶灶常相随今年门生主试半天下岂似
坡公懊恼熙宁新法时(甲子乡试余门生为主试/者江南涂以辀河南 鲍桂)
(星
湖北王引之四川程国仁贵州张师泌广东陈/寿祺广西吴鼒凡七省坡公煎茶诗意恼熙宁五)
(年王安石新变试/法 (第 12a 页)
卷三百七十七
列传一百六十四 鲍桂星
顾吴孝铭陈鸿鄂木顺额徐法绩 鲍桂星,
字双五,安徽歙县人。嘉庆四年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迁中允。九年,典试河南,留学政。十三年,典试江西 ……代,闻林清之变,疏陈十事,急驰至京,仁宗嘉之,曰:「汝所奏已次第施行矣。」擢工部侍郎,充武英殿总裁。 桂星
性质直,勇于任事。十九年,疏陈刊书及校勘事宜。又劾提调刘荣​​黼等不职,命王大臣按之。荣黼面讦 桂星
曾言满总裁熙昌所校,不过偏旁点画,修改徒延时日;且言近日有旨,旗人不足恃,故督抚多用汉人。上闻之,怒,命传询。 桂星
对闻自侍郎周兆基,且言在部与满员共事,多有徇私背公,而兆基不承;又指同官熙昌及庆溥嘱托部事,两人亦不承。以任性妄言,下部严议,诏斥 桂星
指讦庆溥、熙昌嘱托无据,其咎小;妄言朝廷轻满洲重汉人,乱政之大者:革职,不准回籍,令在京闭门思过,责 ……对,谕曰:「汝昔所劾,今已罢斥。」擢侍讲,又擢通政司副使,意颇乡用。道光四年,擢詹事。未几,卒。 桂星
少从同县吴定学,后师姚鼐,诗古文并有法,著有进奉文及诗集,又尝用司空图说辑唐诗品。

顾莼,字南雅, ……河工,周历两岸,详询利弊,著录为东河要略一篇。十四年,迁太常寺少卿。寻以病乞归,逾二年卒。

论曰: 鲍桂星
、顾莼以鲠直获谴,卒见谅于明主,莼之建白,尤卓卓矣。吴孝铭通达政体,鄂木顺额朴诚持正,陈鸿、徐法绩清
惠言黄山赋,曰:「子之才可追古作者,何必托齐、梁以下自域乎!」惠言遂弃俪体为古文。灼所著悔生诗文钞, 鲍桂星
为刊行焉。

李锴

李锴,字铁君,汉军正黄旗人。祖恒忠,副都统。湖广总督辉祖子。锴娶大学士索额图女
  穆彰阿,郭佳氏;满洲镶蓝旗人。嘉庆十年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。十三年,散馆,授检讨。十四年三月,升右春坊右赞善。五月,迁翰林院侍讲。十五年五月,充日讲起居注官。六月,充浙江乡试副考官。十六年,转侍读。十七年,大考二等,升詹事府少詹事。十八年二月,升詹事。十二月,迁通政使司通政使。十九年五月,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。六月,以直隶通州一带河淤滞漕,命偕光禄寺少卿吴邦庆前往督率通永道等剋期挑浚。八月,兼镶红旗蒙古副都统。九月,稽查中书科事务。十月,升礼部右侍郎,调镶红旗满洲副都统。十一月,署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,命偕工部右侍郎 鲍桂星
前赴通州查验西仓米石。十二月,署刑部左侍郎。二十年四月,署理藩院右侍郎。十月,署刑部右侍郎,命协纂「 (第 266 页)
  乾隆己酉举于乡,嘉庆四年成进士.与张惠言、高邮王引之三人名相次,皆经生也;座主为大兴朱圭、仪徵阮元.闱中卷为某所遏,元言于圭曰:『师欲得如博学鸿词科之士乎?闽某卷经策是也』.遏者犹摘其四书文中语.元曰:『此语出白虎通』.于是圭由后场力拔出之.既而改翰林院庶吉士,时掌院郎朱公也.在都下,与惠言、引之、全椒吴鼐、歙 鲍桂星
齐名.辛酉散馆,已改部属矣.朱圭特奏以满洲及边省翰林人数甚少为言,仍授编修;同留者数人,实专为寿祺发 (第 344 页)
  三年,擢兵部侍郎;转礼部,仍直南书房。四年,调户部侍郎,充经筵讲官。副朱文正公总裁会试,得士最盛;江都史致俨、歙 鲍桂星
、全椒吴鼒、武进张惠言、闽陈寿祺、高邮王引之、萧山汤金钊、德清许宗彦、涿州卢坤、歙程祖洛、兴康绍镛、 (第 81 页)
  年十九,乾隆己酉科举于乡。嘉庆己未会试中式,赐进士出身。会试闱中,其卷为人所遏;元言于朱文正公曰:『师欲得如博学鸿词科之名士乎?闽某卷经策是也』。遏者犹摘其「四书」文中语;元曰:『此语出「白虎通」』。于是文正公由后场力拔出之。既选馆职,文正公爱其才,重视之;在都下,以经术、文章与同年武进张惠言、全椒吴鼒、歙 鲍桂星
、高邮王引之齐名。辛酉散馆,授编修;请归省亲。会元巡抚浙江,延主讲杭州敷文书院兼课诂经精舍生徒。元修 (第 562 页)
此身已落千山外,旧事回思一梦中。何日中兴烦吉甫,洗开阴翳放晴空。 亦编入律诗,桢刊栟榈集未敢移置。 鲍侍郎觉生
为作校勘记,亦但云〈瑞鹧鸪〉须考 ,特附记于此。
■东坡作〈洞仙歌〉,自述少时尝闻朱姓老尼,道蜀宫事